拼多多惹恼了年轻人
文
杨旭然
编辑
面包侠
出品
Tide-Biz
1月11日,一名拼多多员工因拍照和上传公司同事被抬上救护车的照片,被拼多多解除劳动合同。随即,该员工以王太虚wary的ID,在B站发布了名为《因为看到同事被抬上救护车我被拼多多开除了》的视频,截至1月12日,获赞10万以上,引起轩然大波。
年轻人,特别是高线城市的年轻人,本是拼多多格外重视的一批消费者用户。
拼多多从下沉市场起家,商品价格相对低廉,客单价低。虽然利润率有限,但可以撑得起庞大的用户群体。
如今,拼多多的月活用户数量已经逼近淘宝。依托于这些用户,和他们带来的海量订单,拼多多可以更便利地向上游产业链挺进。
但这并不是黄峥想要的全部。客单价更高、消费能力更强的高线城市用户同样是拼多多追求的客群,并在过去几年不断投入、争取。
特别是“百亿补贴”商品,选品非常契合高线城市年轻人的喜好,包括潮鞋、盲盒、iPhone、Pad和苹果手表等等。为了抓住年轻人的需求,拼多多投入不菲。
然而很短的时间里,两起严重的员工殒命事件,和随之而来的、在年轻人群体中的传播与发酵,给拼多多进军高线城市、获取年轻用户的期待蒙上一层阴影。
红利期消失
在企业快速成长、行业竞争压力与员工关怀之间,黄峥没有掌控好那个“度”。
互联网公司加班严重众所周知,但互联网公司的“高薪”也众所周知。
以阿里、华为为代表的大型科技集团,虽然工作强度超大、员工负荷严重,但同样有相比很多中小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工资高,年终奖高,还有机会获得价值不菲的期权。
除此之外,互联网公司(特别是优秀的创始团队)成长迅猛,往往能够带给早中期员工以额外的成长机会。相比成熟行业、企业,有机会更早晋升、带团队甚至成长为高管,这对于年轻人来说是极大的诱惑。
大厂也在频频吸引年轻人。年下半年,关于“应届生薪资倒挂”的话题屡屡出现,新入职的年轻人工资水平,很多都超过了工作多年的老员工。
以美团为例,根据专门服务互联网行业的拉勾网信息,美团公司关键的算法、开发岗位(不包含实习生)的平均年薪超过35万,其他大厂的薪酬待遇也相近。
然而更高的工资的同时,员工也必须承担更辛劳的工作。特别是在年之后,中国网民数量见顶,中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期实际上已经消失。
华兴资本在其《年并购年度报告》中指出,截至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1.2%。手机网民占网民总数的99.1%,已较难再有提升空间。
红利期不再,各类互联网公司必须面对更大的竞争压力。随之而来的是,年轻人的大厂梦,也变得不那么甜美了。
拼多多的具体情况是,虽然在下沉市场具备对手们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并不是说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就情愿看着拼多多一家独大,竞争始终存在。
为了确保自己在下沉市场的优势,拼多多需要不断进化,扩展品类,做游戏式的消费体验,也要强化自己在生鲜等优势领域的领先位置。
此前在一篇《拼多多二次下沉》的文章中,《巨潮商业评论》详细地分析了,拼多多大举进入买菜业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需要压住兴盛优选等竞争对手在下沉市场起势的势头。这对于黄峥和所有支持拼多多的资本来说都不容有失。
硬币的另一面,员工作为所有上层决策的执行者,必须承担与竞争对手短兵相接的重任。多多买菜的年轻女员工润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派驻到新疆,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最终离世。
也只有刚毕业不久的年轻员工,最适合被安排到这种工作之中——没有家庭事务,精力充沛,渴望在公司与社会上立足……再加上比同龄人更高的薪酬,看起来更光鲜的职业,都在促使他们去认同公司的战略,执行公司所下达的任务。
“我为多多守边疆”。相信能够做出这样的表态,绝非仅是在应付上级,很大一部分是真正出于自己大厂就业的骄傲,对未来更好职业生涯的期待。
但最终的结果是,拼多多辜负了年轻员工们的期待。在企业快速成长、行业竞争压力与员工关怀之间,黄峥没有掌控好那个“度”。
95后的年轻人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有比80后、70后更敏锐的网络洞察力。他们血气方刚,容易在互联网化的传播中形成一致认知。不论是否身在互联网公司,年轻人如今都在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533.html